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 第23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采摘来的海带表皮光滑,呈现一种绿褐质十分肥厚。梁衔月和甄把海带挂到栅栏上,花费半天时间采摘来的海带挂了三米长的栅栏。

下午天气正好,可以把这些海带晒到半干。当天的鲜海带如果不能及时晾晒,很容易霉烂。所以梁衔月不仅要经常去翻动海带,让各处都能被光均匀的晒到。还要时时刻刻注意天气,海岛上的雨水不算多,但来的毫无预兆,一看到天边飘来一块乌云,梁衔月就要立刻冲出来把海带收起来。

海带晒了半天以后,第二天再拿出来晒的时候散发出比之前都浓烈的腥味,梁衔月担心这股味道飘进海岛别墅里,赶紧把它们送到更远的栅栏边。

最后晒好的海带稍微褪去了些褐,颜更接近于墨绿,变得干瘪起来。原本薄薄的裙边变的很脆,叶片上出现了很多白的小颗粒,那是晾晒以后析出来的盐分。

确定海带真的已经完全晒干,梁衔月找来几个大号的保鲜袋把折断成几节的海带装进去。前前后后从收割海带到晾晒海带,花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收集来的干海带装了两个木箱子,被放进了地下储藏室。

其实海带一直都在海边,想吃就去割完全可以。但是梁衔月喜这种丰富自己存货的觉,就像解锁了囤货图鉴里的一个新食材,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而且干海带可以随时取用,做起饭来更方便。

海带全都晒好的那天梁康时做了排骨海带汤,海带很好的中和了排骨的油腻,让汤变的清又鲜美。

从礁石里抠出来的面包蟹当天就被上锅蒸了,两只面包蟹都有两斤多重,其中一只里面有很的蟹黄,梁衔月尝过以后有了评价,面包蟹的蟹黄虽然很多,但并没有非常浓郁的蟹黄味,比起大闸蟹的蟹黄差了不少,可能数量上来了质量就会下降。

这是梁衔月第一次吃面包蟹,她最常吃的其实是花盖蟹和梭子蟹,安城离海边很近,梁衔月又是海鲜十级狂热者,这些年丧生在她腹中的海鲜不计其数,对品评螃蟹其实颇有心得。

面包蟹给梁衔月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壳好硬,硬到梁衔月完全不敢下嘴,只能用工具敲开蟹腿。

也正是因为面包蟹全身的壳都比梁衔月见过的其他品种的螃蟹硬,蟹中间的白“骨片”也十分坚硬,让人只能零零碎碎的吃到小块的碎。说起质来,面包蟹要稍逊于梭子蟹,没有梭子蟹那么鲜

市面上的面包蟹卖的还贵的,梁衔月这次尝过以后,有点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想尝鲜买几只面包蟹,它的价比还蛮低的。

不过这两只面包蟹都是在海边捡来的,免费的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梁衔月看着一桌子的螃蟹残骸想着,虽然它壳硬又少,但只要它免费送货上门,就是最的!

排骨海带汤不仅好喝而且暖胃,梁衔月喝了汤以后到院子里除雪,身上一直都是暖和的。唯一让人有点担心的就是家里的鲜消耗的很快,而且一直得不到补充。

梁衔月还囤了很多脯,午餐罐头也有不少,甚至还有一些保质期稍短的腌制好的翅。但是这些都不能代替鲜,而且这些类梁衔月还想着留到以后再吃,随着末世的时间越来越久,类可能会更加珍贵和难得。

可能暂时只是梁衔月一家人的问题,村里人可不缺少食,他们养的鸭猪牛等牲畜很少在那一晚大降温中活下来,现在都变成了冻储存在家中的院子里。

兴许可以和他们换些,梁衔月想着,就是不知道人家家里缺什么,不过要是大咧咧的找上门去问,显得自己家好像什么都有,只要人家指名,梁衔月就能带着对方指定的食物上门换一样。

让她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

梁衔月走到村长家外面,村长家的围墙比她家的矮,已经几乎完全掩埋在积雪中了。梁衔月跨过在雪中浅浅出个头的院墙,就像跨过一道门槛一样轻松。

梁衔月这次来找村长是想要商量在村里办一个物资换集市,村里的商店和小超市都关门了,村民做饭时没了油盐酱醋也没处去买,还有一些像是梁衔月四爷爷这样的老人,没办法上山砍树,见到村里人拖着整棵树往山下走,又看见自己家越用越少的煤,心里只有着急的份。

要是把集市开起来,缺木材的拿食物去换,有调料的换来别人家多余的生活用品,也能让大家的生活方便许多。

梁衔月走到村长家窗户外,还没进门就听见了里面的争吵声。

一个女人洪亮的声音穿透了玻璃窗:“村长你可得给我们评评理,老人走了都前几年,一直都是我和我们家梁何伺候的,他大哥一天都没伺候过,都在一个村里,两个星期来看老人一次,你说他还有良心吗?老人临走前说把老房子留给我们家,这你也是知道的,而且我们有正规手续,都已经过户了!现在梁何大哥想搬进我家名下的老房子住,我绝对不吃这个亏!”

村长连连称是:“你尽心伺候老人,我们都看在眼里的。你说这房子现在是你们俩的,大家也都承认。这不是你大哥家窗户冻裂了吗,这几天就拿棉被堵在窗子上,家里怎么烧煤都不暖和,所以才想着临时搬到老房子住几天。那毕竟是梁何亲大哥,你也不能看着他们一家在这冰天雪地里冻坏不是。”

村长嘴里劝说着,在心里重重叹了一口气。梁何是个哑巴,人虽然老实勤快,但是三十大几还没找到老婆,后来媒人给介绍了个邻村的姑娘,这姑娘身上也有残疾,右手手指缺了两个,干不了重活。梁何相看了之后觉得意,家里的活有他来干就行。姑娘也不嫌弃他是个哑巴,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

梁何和这姑娘结婚也有快十年,家里的老人岁数大了,身上病痛不断。这梁何上头有个大哥,老人嫌弃梁何不能说话,呆头愣脑的,难免偏心老大,给老大出钱盖了二层小楼,到梁何结婚的时候只象征的给了一千块钱。

最后到了病倒的时候才发现,老大仗着梁何夫俩老实,硬是把老人扔在一边不管不顾,梁何看不下去,自己只好接过照顾老人的担子。两个老人偏心了一辈子,最后发现还是小儿子孝顺,临死的时候总算公平了一把,把家里的老房子和存款全给了梁何。

这下可戳到了老大的肺管子,在村里简直是大闹一场。到处拉人评理,只说家产哪有不分给长子的。

那些和老大关系亲近的,再加上也有不明就里的村民也掺和进来,把这水搅得更浑了,村长那时候可是头疼了一阵子。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