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庭空鸟语溪山梦里游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醒言这次登台讲经,真可谓是先抑后扬,奇峰突起;现在已有不少人,开始细细打量起这位原本毫不起眼的少年。
就在醒言返身回座之时,见到座间的那些上清长老,都在朝他微笑致意。而与他同来的琼肜雪宜二女,不消说,更是面欣容,由衷的为他高兴。
只是,谁都没注意到,现在这位归入座中、已是正襟危坐的四海堂堂主,身躯竟正在微微颤抖个不停!
原来,方才那一番凭空奏笛,正是他运转太华道力,驱动气在指间
发声。刚才醒言沉浸于笛音之中,一口气坚持下来,倒还没觉着有什么异样。但一俟事情完毕,醒言却只觉着气短力竭,手臂竟似有痉挛之意。再加上几
来成天担着的心思,一朝完结,这心里也甚是
动,因而醒言现在只觉着自己
膛之中,一颗心怦怦直跳,那身躯也震个不停。
尤其糟糕的是,醒言越想止住震颤,就越震得厉害!
不过,幸好今所着袍袖颇为宽大,一时倒也没人瞧出他的异状。现在灵虚掌门,正立于听景台正中之前,诵读着经会最后的祷祝之词。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位掌门师尊的身上。即使偶尔有人向醒言注目,也只当这是风吹袍动,绝想不到这位面容恬淡的四海堂主,内里竟正是浑身抖个不停!
说起来,醒言方才这番虚空奏笛之技,原本只是他无聊之时偶然悟得。话说某次琼肜雪宜二人,抛下自己的堂主,径去山野之中采摘果实。恰好那天醒言又是无心读经,百无聊赖之际,便起兴研究了一番玉笛发声之理。一阵折腾,似有所悟,然后他便试着驱用太华道力,在指间模拟玉管之中的气息振;几经失败之后,最后竟让他一试成功。
虽然,这样空手鸣出的笛音,没有玉笛神雪那般天然的神韵,但也已得上差强人意。只不过,往他只把这当作一个有些趣味的小把戏,当时试演成功之后,便就此撂下;却没想到,这个原本心目中的雕虫小技,今
竟起到救场之用。这么一想,醒言不免便有些
恩戴德,开始琢磨起它的重要意义来:“呣,此技甚妙!以后急切之间,倒可省得去拿笛儿…”正在醒言胡思
想之时,听到那台下的道乐班儿,又开始奏起乐曲来。这时奏的,正是道门功课结束时的乐曲:“送天尊。”这首“送天尊”属广成韵,用于道教法事功德圆
后,道众们
谢诸天神真的福庇,祈求普天黎庶无灾无障的赞韵。
在这中正平和的道曲声中,列在听景台上的诸位上清长老,和着音韵节拍,开始齐声唱起道曲相应的经咒来。
清静幽缓的丝竹钟磬,再加上带着几分苍凉的道唱玄声,终于让醒言身上这阵不合时宜的颤抖,渐渐的趋于平息…
现在,平静下来的四海堂主,也按着节拍,随着众人曼声唱起来。
在道曲即将结束之时,只见立于听景台正中的上清掌门灵虚真人,随着编钟击出的浑厚音节,足踏九
,禹步高声颂祝:“巍巍道德,功德圆成;永度三清,长辞五浊…”随着掌门这一声颂唱,台上台下所有上清弟子,齐声念诵道:“无量天尊!”随着这一声直冲云霄的道号宣诵,上清
七月初一的讲经盛会,便功德圆
,正式结束。
讲经会结束之后,松风坪上的上清弟子并未完全散去。不少弟子,从崇德殿中领来草席酒蔬,在这松风坪上铺排开,四五成群,结伴而坐,开始饮酒畅谈起来。
这般做法,正是罗浮山上清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每次讲经会结束之后,这些禀修逍遥的上清羽士,便会在这松风坪石台草茵之上,幕天席地,呼朋引伴,或在松间饮酒,或在石上谈玄,即可
修行心得,又可增进同门友谊,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自然,现在那些紫云殿中的一众女弟子,便大受,一人常得多处相邀。
醒言现在正跟灵虚、灵庭等上清中各殿首座,一起在听景台西南侧的松荫之下饮酒;与他同来的琼肜、寇雪宜二人,便被托在相
的陈子平、华飘尘等人的席间。
许是今表现出人意料,现在这位年未弱冠的少年,列于这些名动道门的宿耄之间,一时竟没人再觉得有啥不恰宜。免不了,自会被问起今
演讲之事,醒言便拣着些恰宜之处说了,一番酬答,倒也应对得体。
饮过几巡淡酒,忽听得灵虚掌门说道:“今诸位道兄正好都在,我正一事要跟各位商议。”
“哦?请掌门师兄示下。”
“也不是如何大事。前南海郡太守遣来文书,言他辖下的揭
县中,山匪猖獗,屡剿不灭,现在那些匪徒声势愈发壮大,扰境劫民,祸害甚大。”听灵虚说到此处,那位盘膝坐在一旁的灵庭道人,有些疑惑的问道。
“师兄,这剿匪一事,本是官家之责,却与我上清有何关系?”
“本来也并无干系;只是那段太守说,原本这些山匪也不足为虑,只是最近不知怎地,每次郡兵前去剿匪,衔尾追击之时,在那些匪人身后,总是平地生出火焰,如壁如墙,阻住官兵去路,每每就眼睁睁看那些山匪扬长而去。”
“这么说有术士妖人暗中协助匪孽?”
“正是。所以段太守忧心忡忡,只好向本门求援。诸位道兄,现在便可小议一下,看看有无合适人选,去协助官兵剿匪。”灵虚子话音刚落,便听到清溟道人心直口快的话语:“禀过掌门师尊,这斩妖除魔之事,本教自然义不容辞。只是贫道觉得,官家常常夸大其词,说不定只是匪人施用火计而已。即使真如公文中所说,恐怕也只是疥藓小妖,实在无须大动干戈。”些些小事,便要来惊动上清掌门,清溟颇觉着有些不耐。
不过,对于他这种不以为然,那位喜怒不轻易形诸颜的灵虚掌门,却少有的沉下脸来,沉声说道:“清溟啊,官府之事,从无小事。我上清
虽然修的是天道,慕的是仙法,但毕竟这殿庙观堂还在人间。诸般事宜,有赖朝廷之处颇多,又如何能对官府忽忽视之?”
“师尊教训得是。”见灵虚不悦,清溟赶紧起身称歉。
正在席间气氛有些尴尬之时,忽听得有人话道:“既然是疥藓小妖,却又扰动黎民,何不就让小子前去历练一番?”众人循声瞧去,那位
遂自荐之人,正是今
表现不凡的四海堂少年堂主。
原来,听得灵虚、灵庭、清溟一番对答,醒言便又动了那路见不平的心思。这位久在市井中行走的少年,深悉那匪患的害处。在鄱大孤山中出没的那些匪寇,向来都是顶着替天行道之名,干着伤天害理之事。这些好汉,视人命如草芥,劫道时一有不趁意,便挥刀屠戮,随便抛尸于道旁。
因此,一听是匪祸连接,再听得清溟分析只是小妖作怪,估计自己也能对付,醒言便借着几分酒意,来跟掌门主动请缨。
呆在抱霞峰千鸟崖这几个月,醒言也颇有些静极思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