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果曾戲水這一泓清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合肥娘娘池,隱藏在鬧市中的一處幽靜的休憩地。它在一部分人羣中傳説得有滋有味,又不為大眾所知。它,從何而來,隱藏了怎樣的故事?我們以嚴謹的文史神探尋它的來源,憂思它的未來。
1、合肥有個娘娘池?
聽説合肥有個娘娘池時,我到吃驚。因為,大家知道的娘娘池在山西陽城縣析城山上,是水面達7600平方米的高山湖泊。《樂史寰宇記》記載它原名湯王池,相傳是成湯禱雨處。湯王池叫成娘娘池緣於一個傳説:湯王娘娘隨湯王析城牧馬,常沐浴池邊,梳妝打扮於池水,遊樂散步於池旁。總之,她美麗的倩影與足跡撒落在湯王池畔,人們便稱為娘娘池。
娘娘池自然比湯王池容易叫開,因為女的美麗與高貴與水的靈
相統一。
合肥娘娘池位於壽路與六安路
匯處的工大北區校園內。相傳這裏一二百多畝土地當初是段祺瑞家的後花園,段祺瑞的夫人喜歡戲水,常在此招待北洋軍閥的太太們洗澡。
段祺瑞有“三造共和”的歷史功勳,在皇權剛剛結束的時代,老百姓心目中段夫人就是娘娘,因而叫着娘娘池。
封建思想還存在的時候,堂堂“國務總理”夫人會在後花園的池塘天洗澡?這個説法可有可靠的人證、物證?網上搜索了一下,關於它的文章不少,但都會人云亦云地介紹和描述。
娘娘池緣於段家夫人,是憑空捏造還是確有其事?我決定前去探究。
2、幽深寧靜的休憩之地走近工大北區,覺校園很美,花園式佈局。沒看到什麼學生,顯然是廢置的校園。
幾位老人在校園內談心。一詢問,都知道娘娘池,詢問得名原由,也説因為這裏是段家後花園,段夫人常在這裏洗澡。
進入校園西行幾十米,有一個十餘畝的水池,就是我要尋找的娘娘池。娘娘池綠樹環抱,多為雪松、水杉,綠籬、翠竹,奇花點綴,鳥鳴其間,是一處氣息清新、幽深寧靜的休憩之地。
站在池旁環視,池畔一角佈置有拱橋、涼亭,襯托出一份雅緻。再向西是場,十幾個小夥子在那裏騰躍。南側是一排低矮的房屋,顯得有些時段,倒是有一份從歲月深處而來的滄桑
。
穿過一座白石圓孔拱橋,就來到池中小島上。小島不大,顯然是人為堆積而成,上面佈置了假山奇石,一條碎石小徑,在繁花綠草和矮樹灌木中蜿蜒而行。
池內的水是死水,水質很差,帶着幽幽的暗綠,裏面放養了不少錦鯉。小島上,一位美女坐在那漫不經心地餵魚,數百條錦鯉在她腳下追逐。詢問為什麼這樣去喂,回答説心情不好。
這樣幽靜的娘娘池,的確是能讓人忘懷憂愁的。相信,它清幽的環境、柔情的水波也成就了許多愛情。
3、差點被填掉的池塘曲橋上,遇到來此遊玩的小夥子鮑冬,他從小生活在娘娘池一帶,在外工作,相隔6年才回來。問起變化,説不大,只是校園幽靜了,西側的一排老房子拆了。
在另外一位老先生記憶裏,娘娘池的變化則是很大的。最早的時候,是一個水塘,有活水入,因而水清,許多孩子常來這裏游泳。後來乾涸了,這裏辦起學校的時候,一位領導因為建設要把這填了。填到一半,換了一個校領導,聽説娘娘池還是一個有來歷的地方,便要保存下來。於是,全校職工都參與,把填平的一半又挖出來,給娘娘池周邊砌了牆,留有小島,後來又建了曲橋、亭閣。
合工大南區校園內的斛兵塘也是一個有傳説的地方,已經入選合肥市文保單位。娘娘池可能入選?我在池的四周尋找一圈,想看看有沒有比較早的碑刻等文物,沒有發現。就此事詢問文物管理部門,得到的答覆是入選文保單位有規範的標準。言之意外,娘娘池實物遺存作為文保單位還不夠。
4、“洗澡説”最早出自何處?
傳説中的娘娘池與段夫人相關。段夫人姓甚名誰?最近讀楊帆《中國軍閥的最後結局》一書,得知段祺瑞有兩個夫人五位姨太太。1900年5月,段的原配吳氏病故。1901年5月,袁世凱將義女張佩蘅嫁與段祺瑞為繼室。段祺瑞治家嚴明,夫人姨太子女都不得干預公事。我所掌握的史料來看,沒有哪位夫人姨太獨居合肥,更不會天在水池裏洗澡沐浴。
會不會是一羣闊太太特意從北京趕到合肥戲水?北京與合肥相距一千多公里,民國時期沒有直達火車,從北方到合肥的通常路徑是先乘坐火車到南京,再溯長江經蕪湖入巢湖,再進南淝河抵達合肥。北洋軍閥的太太們為洗澡和游泳,千里勞頓數來合肥小縣城真是瞎折騰。
“洗澡説”的版本最早出自何處?一位退休教師告訴我,這種説法可能最早就是在工大北區一羣退休教師中傳,後來便有媒體報道。最早誰説的,哪裏記載?可能難以考證了。
不過,娘娘池這個地名在清朝嘉慶年間就有了,在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合肥縣傅郭城圖中,還可見其位置和形狀標記。可能後來段家修繕了便有了段家夫人在此戲水之説。但這個傳説沒有其他人以第一手史料在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四個判定要素同時具備的前提下予以證明,在沒有與之相關新史料被發現的情況下應屬無稽之談。
不過,娘娘池是一個承載了一定文化內涵的地方,在鬧市中有一泓水池,供人遐想與憑弔,這是很珍貴的。
5、娘娘池的未來怎樣?
幾位老師熱心向我介紹這裏的校園歷史:剛解放時它是合肥南京第六步兵學校,建校園時還用了許多合肥城牆磚。後來,安徽工業專科學校遷至這裏。再後來,還有許多變遷,我聽得雲裏霧裏,與娘娘池關係不大,沒有必要贅述。
校園的再次演變,又關係到娘娘池命運了。當在此建立起來的職業學院也搬走時,這裏就沒有教學點,據説,土地準備拍賣。
娘娘池會是怎樣的命運呢?幾位老太太説,她們在這裏生活了四十來年,參與的娘娘池的修建,池畔留有她們的青與理想,是很有
情的。
探究是本着嚴謹的文史神對歷史負責,不管傳説是真是假,但娘娘池這個地名在合肥這塊土地上
傳了許久,也凝聚了許多人的
情,希望它一路美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