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隨身海島[天災] 第107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給所有的樹苗澆過水以後,大家就浩浩蕩蕩的朝着小河邊出發。
這還是梁銜月第一次仔細觀察這條小河,河水潺潺的着,清澈得能一眼望到底下的鵝卵石,還能看到顏
淺灰有些透明的小蝦穿梭在石縫間。
他們來到的這段河水很淺,為的是方便找出泥沙裏的河鮮。蹲下來以後,先看到的是在午後的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水,像一大塊
動的水晶。
易君誇道:“這水可真清,河蚌我也只在小時候吃到過,後來河水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河蚌都死光了。就算偶爾發現一兩個,長在那種髒水裏也不敢吃。”
梁康時想到種樹需要澆水,提前穿上了水靴。其他人穿着的是普通的鞋,就沒辦法下水。
四月的河水冰冷刺骨,梁康時拿着個籮筐走到小河中央,也不仔細分辨泥沙和河蜆,只一股腦的都裝到籮筐裏,在河水裏簡單地晃晃,澄掉了其中的泥沙,把石子混着小河蜆一同拎上岸,給岸上的人挑選。
河蜆個頭不大,顏從深灰
到黃褐
都有,這種小河蜆本來就長不大。不像河蚌,能長得比人的腦袋還要大,不過那時的
就太硬了,咬都咬不動,給小黑和大青做磨牙
還將就。
這條小河裏也沒有那麼大的河蚌,不能下水的幾個人有時在水裏看見河蚌,要麼指揮着梁康時下水捉,要麼看河蚌的位置離岸很近,乾脆自己撿了樹枝把河蚌勾過來。
回程的時候,籮筐底裝着半個籮筐的河蜆和河蚌,季明岑還用籮筐抓上來兩條魚,顏金黃,頭扁扁的,身體卻很細長。梁康時認識這種魚,説是叫牛尾巴魚。這一聽就是民間起的別稱,不是學名。
回到家以後,梁銜月為了確認這種魚是可以食用的,特意查了資料。原來這種魚叫做擬鱨,是一種對水質要求很高的食
魚類,
質細
,味道極其鮮美,像這種野生的擬鱨,放在以前可是有市無價的珍貴商品。
中午所有人都沒來得及吃午飯,晚飯就提早到下午三點種吃。河蚌和河蜆要在水中靜置一天,吐儘裏面的泥沙才能吃。所以只用兩條擬鱨煲了湯,清炒了幾個小菜,配上一鍋白米飯。
擬鱨煲出來的湯果真鮮美無比,兩條魚本就不夠吃,連湯汁都被拌進飯裏吃的乾乾淨淨。
晚上睡覺前,黃一峯還惦記着今天撿到的河鮮,説一定要在明天回基地之前吃上。
梁銜月當然要滿足他這個願望,第二天早上吃的是用河蜆做配料的鹹粥。這可是梁銜月在資料庫裏搜索到的菜譜,也是第一次做,不過結果還不錯。
先煮外殼洗刷乾淨的小河蜆,水裏要加薑片和米酒。等河蜆開了殼以後,殼可以扔掉,但和水一定要留下來。
煮過河蜆的湯汁顏白,煮上粥以後,把分出來的河蜆
混上豆豉和薑絲炒香,最後放回已經熬的略稠的粥裏,加點鹽和胡椒粉調味提鮮,滋味真是絕了。
黃一峯直説自己被鮮得找不到北,遺憾不能天天住在梁銜月的農場裏。
“黃叔,來我這可是要幫忙幹活的,活多得三天三夜也幹不完,你忘了昨晚還説痠腿疼,這樣也要來?”梁銜月打趣道。
“來,怎麼可能不來,等河水再暖和點,我還要帶着你們去摸田螺,混着辣椒一炒,再來點小酒,不説了,口水都留下來了!”
第9章災後
梁康時去基地參加宣講課回來,後車廂的滿滿的。
他先提出一個大籠子,裏面是兩隻緊張地貼在一起的小豬仔。
“基地最近有兩隻母豬下崽,一隻下了十六隻豬仔,另一隻下了二十二隻!負責養豬的老楊現在走路都是飄着的,人家問他中午吃了沒,他就説‘你怎麼知道我養的豬下了二十二隻崽!’”
梁銜月笑着接過籠子。“三十幾只豬仔,應該也不夠分的吧?”豬好養活,長又快,現在抓的豬仔,養到過年的時候就能長到二三百斤,到時候不管是自家殺的吃
還是賣給基地都很划算。有豬仔賣,他們這些有農場的人家一定都想抓幾隻回來。
“不夠分,”梁康時拉長了聲音,“這兩隻是我抓鬮抓來的,還有的人運氣不好,一隻都沒搶到。我們二十幾個家裏有農場的人都想要豬仔,實在沒辦法平均分。就寫了二十幾張紙條,上面有數字,一頭、兩頭、三頭、還有的寫得是零,扔到紙箱裏叫人去摸。我抓鬮之前我好好洗了個手,得虧沒摸個零蛋回來!”
“那一會把豬仔放到圈裏,再給它們搭個棚子。”畜牧圈都是現成的,現在農場裏的動物本就沒把所有的圈住滿。這兩隻豬仔剛斷
不久,可得給它們搭個保暖的窩。
“我都忘了,這還有一隻小羊。”
説着,梁康時又抱出個紙箱來。
梁銜月已經去找給豬仔搭窩的材料了,紙箱是甄接過來的。她奇怪道:“我們不是把買羊的額度都用完了嗎?又放開了?”
“這不是基地的羊。是號農場的主人賣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