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死生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秋的朝陽從山頂探出頭來,暖暖地照在安溪城頭。
破虜軍團長朱平從敵樓裏走出,帶着幾個士兵四下巡視。平心而論,他不認為安溪城能擋住元軍奮力一擊,這個彈丸小城方圓不到三里,城牆低矮破舊,已經多年沒有經過修茸。雖然城西側的安溪水量充沛,安溪城卻連條護城河都沒引出來。
這個城市地理位置太不重要了,所以破虜軍本沒在此
費自己有限的兵力。朱平能駐紮在這裏純屬偶然,他麾下這個營的職責原本是守衞漳州。黎貴達帶着達
突破龍巖防線後,在三溪一帶對百姓大肆屠殺。三溪屬於漳州府,守軍有守土之責。為了把元軍注意力從逃亡百姓身上引開,朱平向漳州守將主動請纓,帶着四個營人馬騷擾達
後路。結果達
在擊敗蕭明哲部後,掉頭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朱平攔在半路上。兩千破虜軍雖然訓練有素,人數和敵軍卻差得太懸殊,血戰半
後,四個營人馬只有五百多人跟着朱平突出了重圍。眼看着撤回漳州的道路被斷,大夥只好順着山區走進了泉州府的地界,暫時在安溪城內修整。
在安溪城,朱平把所有士卒整編成了一個營。派人分頭向漳州城和福州大都督府彙報戰況。結果不久之後,漳州和福州的消息均被敵軍切斷。他這個營,成了徹底的孤軍。好在朱平當孤軍已經當習慣了,有很多經驗。當年在四川抗元,兵馬被打散後,他也是一個人帶着二十幾個弟兄從元軍縫隙中殺了出來,輾轉到了福建,投在文天祥麾下。
等了十餘,沒等到大都督府和漳州方面的指示,朱平知道外邊肯定戰事吃緊,所以一面抓緊時間給傷兵醫治,一邊四下派出信使,尋找距離自己最近的破虜軍動向。
四前,信使回報,破虜軍第一標已經到達了泉州。統領張唐要求他暫時駐紮在安溪,監督元軍動向。朱平欣然接令,踏踏實實地擔負起安溪的防禦任務來。
即使知道安溪不可守,也要執行軍令。這是朱平為人的一貫原則。準備守城物資,豎立比城牆高出一倍的瞭望雕鬥,清理城牆附近通道。三天時間在忙碌中,不知不覺地過去。現在是接到命令後的第四天,正準備開城門放百姓進出的時候。
天際邊傳來一陣低低的雷聲,很輕微,卻帶着大地一同震動。朱平警覺地握住了刀柄,抬頭望向城牆上高挑的雕鬥。
高聳出城牆的雕鬥上,負責瞭望的士兵快速挑出了一面紅旗,斜斜地,指着西北方向。
“放狼煙,通知弟兄們全部上城!”朱平拔刀在手,大聲高喊。憑藉本能,他判斷出來人是敵非友,如此濃密的馬蹄聲,只有元軍,只有元軍中的蒙古軍行動時才能發出來。
城牆四個角,各有一股狼煙升起來,筆直地衝到晴朗的天空上。秋的早晨沒有風,狼煙飄起老高都沒有散。正對着安溪水的城門突然打開,在守軍的組織下,城中百姓快速有序地衝出,順着河畔逃向遠方。
距離安溪城最近的城市南安,遠在五十里外。朱平不知道憑藉望遠鏡的幫助,那裏的守軍能不能看到自己放出的警報。他只是憑藉着一個軍官的本能,在第一時間送出了元軍靠近的警報。這個倉猝之間的本能反應如此重要,直到很多年後,人們檢視安溪城外的那場遭遇戰,還不得不將狼煙的作用寫在首要位置。
無人能忽視突然騰起的黑煙,遠在三里之外的張唐和吳希奭也不會。當二人看到沖天而起的煙柱時,同時楞了一下,然後各自快速發佈了命令。
“把火炮拉上岸來,與溪水成丁字型佈置陣地。保持火炮之間距離,輜重團,把炮彈卸下來,儘快就位!”吳希奭拔出令旗,大聲喊道。這是他平時訓練時經常做的科目,炮師官兵配合得很嫺,幫着縴夫,快速將貨船靠岸,搭起踏板,把火炮推上河岸。
“馬車卸掉輜重,輕車前進,在前方一里外扎搭拒馬陣,斥候快速向前,聯繫安溪守軍,並探明敵軍位置。第一團跑步前進到拒馬陣內,貫重甲防禦。其他各團保持行軍隊形,繼續前壓!”張唐練地做出了決定。在兩浙與新附軍
戰時,不少戰鬥都是遭遇戰,不同兵種之間怎麼配合,在第一標中已經形成了固定模式。
“嗚――嗚嗚”低沉的號角聲響起,走在前排的士兵快速分散向兩翼,讓出中央通道。隊伍後邊的輜重車卸下糧食、軍械,排成長隊向前衝去。
蒙古人的騎兵來得快,遭遇戰中,能否在第一時間組織起有效防線,避免被騎兵衝擊是以步抗騎的關鍵。否則,即便讓數百騎兵迫近,也能在步兵中造成巨大損失。
衝出隊列的馬車,在掌車轅者的驅策下,排成了兩條橫隊。邊前行,邊據道路寬窄調整彼此之間的距離。安溪城南地勢稍寬,不是一個與騎兵
戰的理想場所。但是,既然與敵軍遭遇了,此戰已經在所難免。
煙塵從軍中升了起來,士兵們在低級軍官的指揮下,快速調整為接戰陣型,最後一次檢查盔甲,最後一次調節兵器。就在這時,前隊負責探路的斥候策馬跑回,大聲報告道:“稟將軍,前方七里,發現蒙古人前鋒一千騎兵,正向安溪城飛奔!”
“知道了!”張唐點點頭,示意斥候下去休息。斥候送來的消息太晚,如果不是安溪守將及時點燃了狼煙,自己可能今天會被元軍殺個措手不及。
四里的路程迅速被馬蹄踏過,這邊破虜軍剛剛把陣型紮好,蒙古騎兵已經殺到了安溪城下。帶隊的千夫長停住腳步,稍做歇息。隨即一聲呼哨,帶着隊伍向張唐的人馬撲去。撲到一半,突然又一個急停,撥轉馬頭沿來時的路匆匆跑回。
“擂鼓,送他們一程。戰車拔營,推進到安溪城下。斥候營監視敵軍動向,第一團保護戰車,其他各團順次前進,通知炮師,可能的情況下,尾隨第一標向前推進一段,先不忙着開炮。等我這邊的聯絡信號!”張唐當即力斷,命令全軍做出戰術調整。
千餘元軍不戰而走,説明他們的任務只是探路。元軍本隊和安溪城之間,肯定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如果這千餘元軍騎兵不顧一切殺上來,敵我雙方的戰場只能在安溪城南,對任何一方都不是很理想。探路的元軍撤走了,破虜軍就要儘可能把位置向安溪城靠近。一旦軍隊能以安溪城為支點,在城牆和城外的土丘之間列一個半圓陣,就可以把元軍堵住,最大程度上避免阿剌罕利用騎兵優勢迂迴包抄。
破虜軍將士知道能否佔據戰場上的主動,關鍵就在速度上。張唐的命令剛下達,全軍立刻動了起來。列陣的大車快速收攏,套上駕轅的挽馬。輕甲步兵上前,把負責保護車陣的重甲士兵抬上戰車,拉着向安溪城急奔。人和馬車帶起的塵土升起老高,遠遠看去,不知有多少人馬在急行。
接到探路千夫長滿都敖拉的報告,阿里海牙恨不得出馬刀來,把眼前這個蠢貨砍死。如果滿都敖拉遭遇破虜軍後立即發動攻擊,雖然一千騎兵難免陷入苦戰。但大隊人馬卻可以從容殺上,將安溪城守軍和破虜軍援兵隔離開。而滿都敖拉在關鍵是時刻卻選擇了保存自己麾下的士兵,後退和主力匯合,導致大軍完全錯過了將敵手分隔的機會。不用問,此刻懦弱的宋人肯定進入安溪城內了。那裏的城牆雖然不是很高,但自己不付出成倍的代價,斷難拔掉這個前往泉州的障礙。
所以,得到第二波斥候回報,説破虜軍沒有入城,而是選擇在城外擺開野戰隊形時,阿里海牙大喜,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全軍加速前進的命令。
“阿里海牙兄,當心敵軍有詐!”阿剌罕攔住阿里海牙地命令,低聲提醒道。他和阿里海牙都是副元帥,級別相同,所以誰也不能完全指揮誰。平素裏,阿剌罕心寬闊,對阿里海牙處處容讓,所以這路兵馬的大事小事俱是以阿里海牙的命令為主。但關鍵時刻,阿剌罕説句話,阿里海牙也不得不考慮。
猶豫了一下,阿了海牙放下令箭,低聲問道:“難道有什麼不妥麼,既然是倉猝遭遇,漢人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要不是這個蠢材耽誤戰機,此刻,咱們的鐵騎已經踏穿了宋軍營壘?”
“我是怕敵我實力不明,這個蠢材也沒清楚到底來了多少破虜軍,打着誰的旗號!”阿剌罕同情地看了被罵得無地自容的滿都敖拉一眼,低聲勸道:“咱們的細作説,泉州本來沒有多少兵馬,怎麼突然就多出幾萬大軍來?難道不是有詐麼,這樣,讓新附軍先上,咱們蒙古軍關鍵時刻再衝上去!”
“只怕,這樣走得太慢!”阿里海牙還是有些不甘心,仔細想了想,同意了阿剌罕的部署。七萬元軍整頓成密集陣型,緩緩向安溪城前進。半個時辰後,像一塊巨石般,出現在張唐的視線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