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執手敍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初生之時祥光滿室,落地之後啼聲洪亮。阿蘭郭幹知道他不比尋常,格外鍾愛,小心撫養。時光迅速,眨眨眼孛端察兒已是十餘歲。

阿蘭郭幹忽然受了冒,生起病來。到得彌留之時,五個兒子皆在牀前伺候。阿蘭郭幹含着眼淚,囑咐五子道:“你們兄弟,皆是同胞所生。我死之後,須要互相親睦,萬勿自啓猜疑,致為外人所乘。”説着,便命孛端察兒取了五支箭來,令兄弟五人各折一支。五人奉命,應手而斷。阿蘭郭幹又命五人將箭合在一起,捆做一束,叫他們輪着盡力折箭。哪知用力折去,皆不能斷。

阿蘭郭幹道:“這箭分開了,就容易折斷,合攏了就不能折斷,可見單則易折,眾則難摧,你們兄弟五人,就如這五支箭一般,須要互相和睦,萬勿分開。倘能牢記此言,我死了也就瞑目了。”五子都唯唯應命,阿蘭郭幹遂即逝世。

殯葬已畢,布兒古訥特頭一個便倡議分析。孛端察兒不以為然,向他説道:“哥哥忘記了母親臨終之言麼?那五支斷箭還在着呢。怎麼母親骨未寒,便要分析?”布兒古訥特哪裏肯聽他的話,遂自作主張,將家中所有之物分為四股,每人各得一股,唯有孛端察兒,一人向隅,絲毫未曾分與。孛端察兒憤憤不平地説道:“我也是母親所生,因甚你們皆有家產,獨外我一人呢?”布兒古訥特道:“我並非不分給你,因你年紀過小,不能執掌家產,倘若分給了你,必為外人所奪。

現在將家中的一匹禿尾馬給了你。所有你的飲食,都由我四人輪着供給罷。”孛端察兒尚不肯依,無如他們一口同音,贊成布兒古訥特的辦法,料知爭亦無益。

當下分析既畢,孛端察兒除了一匹禿尾馬之外,絲毫沒有分得,心內愈想愈憤道:“我也是一個男子,為什麼住在這裏受他們的欺負,何不另行謀生去呢?”遂即牽出了那匹禿尾馬,掛了刀劍,攜營弓矢,騰身跨上馬背。

也不向兄嫂告辭,竟自離家而行。心內並沒一定的方向,隨着馬信步走去,不知不覺到了巴爾圖山。這座山麓有條大河,彎環曲折才入裏面,沿河岸都是參天老樹,草木甚是繁盛,那禿尾馬走得已經疲乏,見了水草,奔向前去,任情噬。

孛端察兒四面眺望了一番,見這地方十分幽靜,口中自言自語道:“我瞧這裏山重水複,草木暢茂,禽獸繁殖,正合我的生活,何不在此居住下來呢?”當即飛身下馬,把禿尾馬系在樹,任它嚼草。

中拔出刀來,砍樹伐木,支架起來,用草覆蓋於上,居然造成一間茅舍,在內存身,取出所帶的乾糧吃了一飽。

到得次,登高了望,適見一頭大鷹攫了野鶩,在那裏啄食。孛端察兒喜道:“我一人在此,那匹馬可以做我腳力,再取了這鷹做我的夥伴,搏取食料,豈不添了絕好的助力麼?”當下拔下馬尾結成一繩,打了個圈,躡手躡腳,輕輕地來至大鷹背後,將繩圈對準鷹的頸項,拋將過去,恰恰把鷹套住,牽了過來,捧於手內。

對它笑説:“我孤身無依,你正可與我做伴,從此以後,你我各不相離,尋取野物,以延生命,可好麼?”這大鷹好似懂得言語一般,絕不倔強,聽他的命令,孛端察兒調馴了這鷹,果然得它的助力不少。

每天搏取的野鶩小鳥為數甚多,吃不了許多,將剩下來的食物掛在樹上,曬乾了貯存着,以備不時之需,這一來,食料十分富足,可以不憂匱乏。只有一件,思飲馬,無處可得,心中甚為不快。

清晨,登山眺望,遙見巴爾圖山左,有炊煙飛起。孛端察兒心下想道:“那邊既有炊煙,其下必有居民,估量炊煙飛起的所在,距離這山並不很遠,何妨前去尋覓居民,向他們乞取馬呢?”主張已定,遂即徒步下山,直向那邊走去。

行不到半里之遙,果有一叢人民結帳而居,約有數十家之多,正有一個少年,在帳外擠取馬

孛端察兒見了,不饞涎滴,徑趨少年之前,向他乞取。少年道:“這馬乃是俺全家的飲料,如何可以給你?”孛端察兒再三相求,少年只是不允。惹得孛端察兒起,猛飛一腳將少年踢倒,將盛馬的皮桶搶在手中,回身要跑。不料那少年高聲叫喊,頃刻間各帳篷裏走出許多人來,把孛端察兒攔住。

那被踢在地的少年,也已騰身躍起,大聲説道:“不知哪裏來的野人,強搶俺的馬,你們休要放他逃走。”眾人不待言畢,一齊上前捉拿強盜。孛端察兒見他們來勢洶湧,也不慌懼,連忙放下手中的馬桶,大吼一聲,向眾人撲去。

眾人圍上前來,將孛端察兒裹在垓心,你拳我腳,如雨點一般亂打不已,孛端察兒獨自一人敵住十餘個大漢,格避躲閃,忽起忽落,矯健異常,沒有一人能夠近得他身,正在狠命死撲的當兒。

那帳篷內又走出一個年約六七十歲鬚髮皆白的老者,身旁隨着個懷孕的婦人。見孛端察兒抵敵眾人十分勇猛,老者連聲讚道:“好個英雄少年,決不是沒有來歷的人。”那懷孕婦人聽了,便向老者含笑道:“何不止住他們問個清楚呢?”老者點了一點頭,向眾人喝道:“你們不要亂打,且停了手,老漢自有話説。”眾人聽了,一齊住手不打。

老者向孛端察兒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何到這裏來騷擾?”孛端察兒道:“俺本是阿兒格乃袞人,因與兄嫂不和,獨自走了出來。

暫住巴爾圖山,缺少了馬,無從置辦,來此尋覓。不意那個少年出言不遜,是俺一時發,把他一腳踢倒,因此廝打起來。”老者道:“為了區區馬,何至死命相搏?你既無從取辦,便在俺們這裏取些擠現成的去就是了。”孛端察兒道:“你們若肯給與馬,俺也不白要你們的。俺那裏野物很多,情願把來相換。”老者道:“如此也好。”當下分了些馬給他。孛端察兒果然取了些餘存的野物送給他們。反因一場廝打,結成相識了。從此孛端察兒每必去換取馬。兩下識之後,方知那地方叫做札兒赤兀,共有數十家居民,並無部長管領,隨意居住,如同散沙一般。

孛端察兒旁的事情都不關心,唯有對那廝打的時候跟隨老者身旁的懷孕婦人,他卻念念不忘。每次到札兒赤兀來取馬,總要和這懷孕婦人兜搭一會。

這婦人叫做孛端哈屯,是那老者的媳婦,她見孛端察兒生得年少英偉,心內很是喜愛。孛端察兒到來,孛端哈屯總要了出來閒談幾句,多取此馬給他。

因此,孛端察兒時時記念孛端哈屯,要想和她細敍衷曲,卻因自己狐掌難鳴,恐怕出事來,敵他們不過,只得忍耐住了。這臂鷹跨馬,又到札兒赤兀來取馬

忽見一人將前來,高聲喊道:“孛端察兒,你怎麼拋棄了我們,獨自來到此地呢?我惦念得什麼似的,快快隨我回去罷。”孛端察兒抬頭看時,乃是自己的哥哥不袞哈搭吉。

原來孛端察兒不別而行,眾人皆不在意,唯有不袞哈搭吉時時惦念,屢次要出外尋覓,都被布兒古訥特阻止。

過了些時,不袞哈搭吉也不向兄弟們説知,獨自前來尋覓幼弟。到了札兒赤兀,向居民探問,都説有個少年叫做孛端察兒,每必來取一次馬,你只在此守候,不久就要來了。

果然不多一會,孛端察兒已臂鷹跨馬得得而來。不袞哈搭吉上前着,兄弟相見,執手敍別,歡然道故。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