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深厚情寄山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最早認識王海軍是看他的畫展。當時沒有見到他本人,但直觀覺王海軍是一個儒雅、有文化底蘊的人。他的作品,透著一種價值取向:讓中國山水畫走向以民族文化為主體,以筆墨為本位的審美追求。

見到他是一個朋友的畫展上。晚飯前,在企業家陳敬偌大的辦公室裡,有十幾人,大家高談各位藝術大家和書畫投資,坐在我對面的一個人,圓圓的臉龐,給人覺質樸、厚道,我覺得他應該是王海軍,一問,果然是的。他是真有事要回去的,但耐不住幾個人勸說,他留下來了。他屬於重情重義的文化人。

宴上,我倆坐在一起。聊談中得知他曾在中國畫院曾來德和龍瑞工作室學習。這兩位大師的門檻都是很高的。曾來德教授曾經給我參與策劃的電影《天機》題寫過片名,因而,我們的話題更多,從他學畫的歷程到他對中國畫的理解。

王海軍的學畫故事,可以寫成教育孩子的文章,是一篇勵志故事。在他十幾歲時,同伴們不是打土仗,就是掏鳥蛋。他卻被一位畫畫的上海知青引住了,吃完飯就看他畫畫。如果要描述,那就是炎熱的夏天他從不間斷,寒冷的冬天堅持不懈。他的確是一個從小就被當作教材的人物。知青被動了,便教他。就這樣,他被他帶進了藝術的門檻。

高中的王海軍,在蚌埠三中受到了嚴格的美術訓練,此後,如願考取了蚌埠學院第一屆美術系,現在蚌埠博物館工作,山水畫成了他一生的不解之緣。

因為這份不解之緣,因為骨子裡深深的愛。有著深厚藝術功底的王海軍幾十年來經常出沒於大山大川,風餐宿,把自己對大自然的真實受融進水墨中。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互滲互濟中,他不斷提高,不斷求變找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形成了屬於他王海軍的畫風。

視野開闊後的王海軍思考的不僅是自己作品的風格形成,還有中國山水繪畫的現狀與走向。他對我說,當下受“歐風美雨”東漸和社會經世致用的雙重標準的影響,“惟妙惟肖”的品評標準,遮掩了中國畫的筆墨本體。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中國山水畫迴歸到以民族文化為主體。為此,他遠學古人,從唐宋元明的山水畫開始,如飢似渴地汲取著中國博大深的山水畫營養。尤其是對黃賓虹的筆墨藝術,更是深入地研究學習,既有繼承,又有創新。他用自己的筆墨語言,用自己的心靈,去詮釋,去營造自己的筆墨世界。

正因為王海軍汲取了古今筆墨神,其作品筆法嫻,線條暢,意境寬遠,氣韻靈動。加之他本人儒雅的個和深厚的文化功底,這讓他的作品又瀉著韻致雋永的神氣象。

正逢創作最佳時期的王海軍,在上下求索後,一定會創作出更多的品力作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