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百丈風波起於青萍之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年一度的道教盛典“嘉元會”總共持續四天。
前兩天,主要是齋醮科儀,講經說法。第三天開始,則是三教弟子登臺鬥法,決出第四天最後爭奪頭名的兩位對決者。
嘉元會那天上午,醒言與堂中幾人早早起來,一番洗漱用餐後,便翻出上次七月初一講經會所穿戴的袍服冠履,相幫著穿戴整齊。自然,早在幾天前,醒言就已去擅事堂替居盈領來整套袍服。
一陣忙亂後,過不得一會兒,這四海堂眾人就已經煥然一新:四海堂主,身披繡著雪白仙鶴的玄道氅,頭戴沖天冠,腳踏登雲履,一派飄逸出塵景象。其餘幾個女孩兒,皆是一身微泛粉
蓮紋的素黃道袍,螓首青絲覆一頂雪
逍遙巾,足下踏五瓣蓮花屐,袖帶飄飄,望去嫋娜如仙。
這天上午,將在飛雲頂上舉行盛大的“慶壽科儀”慶祝元始天尊的誕辰。以醒言現在的身份,如此大事,自不可怠慢;早在卯時之中,抱霞峰四海堂堂主就一聲令下,率領堂中眾人次第下崖,直往飛雲頂而去。
一路上,陸續遇到不少打扮各異的道人。這些年紀參差不齊的旁教道友,一見到這幾個恍若神仙中人的少年男女,俱都忍不住在心中喝一聲彩。倘若眼光麻利的,又看見醒言幾人袍袖邊上繡著的“羅浮上清”四字,則更是恍然,皆道只有天下第一道門上清宮,才有此等人物。
這也正應了“人要衣裝”這句話;現在看到少年張醒言這一副仙風道骨的灑脫模樣,誰又能想到,這位小神仙不到一年前,竟還是某樓的主力樂工?
到得抱霞峰山,在通往飛雲頂的會仙橋旁,醒言意外的碰到幾個
人。那幾個在天然石橋頭逡巡徘徊之人,正是幾月前在火雲山一同浴血禦敵的林旭三人。
林旭、張雲兒、橫唐這三位天師教弟子,似乎正在等人。正在醒言乍見故友要上前打招呼時,卻見這幾位天師宗門人已經一齊了上來。
一起在煙火殺場中出生入死過,這幾人見面自然是分外親熱。那原本端莊的張雲兒,更是一把就將袍服儼然的小瓊肜給抱了起來,在她柔乎乎的臉蛋兒上猛親了一口,逗得小女娃兒咯咯直笑。
一陣寒暄後,醒言便問道:“幾位師兄師妹,在這兒等什麼人呢?”
“就在等你們呀!”林旭滿臉笑容,用力拍了醒言肩膀一下。
“等我們?”
“是啊。我們這可是奉了師命!”
“師命?”醒言原本隨口一問,卻被這林旭說得越來越糊塗。
見醒言一臉惑,那面容親和的張雲兒便放下小瓊肜,襝衽一揖,然後抬頭嫣然笑道:“還望張師兄原諒雲兒不告之罪。”
“呃?”少年越發糊塗。
只聽這溫溫柔柔的天師教女弟子婉言續道:“好教張堂主知曉,其實,雲兒正是鄙教掌門張天師的女兒。”
“我爹爹聽了上回你的剿匪事蹟,讚不絕口,稱你智勇雙全,在三教年輕人中可謂一枝獨秀…”說到這兒,這說話之人卻比聽講之人羞遜之意更濃,言又止,一時竟接不下去。一直沒怎麼說話的盛橫唐,見師妹口角囁嚅,便哈哈一笑,接著道:“於是她爹爹便頒下掌門令,讓我們幾個好好跟張師兄親近親近。若不是天師要忙著和你們掌門師尊還有玉玄大師安排祭祝事體,原本還想來和你暢談一番呢!”聽得盛橫唐這麼一說,醒言立覺受寵若驚,口中遜謝不迭。
在他腦海中,不又浮現出張天師那副頭戴竹笠、腳踩芒鞋的豪
形象。不知怎麼,他覺得張盛張天師,和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雲中君,正是同類高人。
敘過初見話兒,醒言便把居盈、雪宜二人也介紹給天師宗幾人。瞧著舉止恬雅如仙的居盈、姿態凌霜拔俗的雪宜,盛橫唐、林旭這幾位天師教未來的骨幹,心中盡皆震駭不已:“這位年紀輕輕的四海堂主門下,竟有這等超絕人物!也難怪天師千叮萬囑,要自己這對這位少年萬分尊重。”除去這念頭之外,這幾位天師弟子也是心思各異。比如林旭心中,便轉過一個念頭:“若當醒言也將這二女帶到揭陽軍中,我等初見時,是否還會輕看他?”待這一行人趕到飛雲頂上時,發現石砌廣場上早已是人
穿梭,熱鬧非凡。原本寬廣遼闊的飛雲峰頂,現在竟覺出幾分擁擠來。
在廣場中央戊己方位的石質太極旁,擅事堂已搭起一座三丈高的四方石臺。高臺四側,石階呈對稱形狀延展四方。今主要的齋醮科儀儀程,便要在這高臺上完成。
到了辰時,嘉元盛典的“慶壽科儀”便正式開始了。已經過清心潔身一月的三教宿耄高功,依次緩步踏上高臺,在一片霞光燦爛中,開始了一系列祭祝程。
這齋醮程序,包括設壇擺供,焚香化符,唸咒誦經,道樂演奏,上章讚頌,種種禮節繁縟複雜,講究非凡。
雖然這祭祝過程繁複冗長,但現在飛雲頂上所有道眾,盡皆誠心誠意,配合著高臺上的法事,一絲不苟的完成著需要自己參與的程儀。比如,跟著臺上高功道士們,一起頌唱祝壽經歌。
對於腿腳立得有些痠麻的少年來說,現在這高臺上緊張而莊重的祭祝程式,其隆重程度與上次講經會完全不可同而語,正讓他這個“中散大夫”大開眼界。
不過,今這祭祝之事,醒言並不完全是看客。對他來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需他來做。
按照祭祝儀程,在嘉元慶壽科儀最後一個重要環節“上章讚頌”時,高臺上便會同時演奏一曲宏大的道樂《長生酒》。在這之前,醒言已接到掌門吩咐,要他在此曲中領奏。這正是科儀主要規劃人靈庭真人,受到七月講經會的啟發,特地讓四海堂主來奏上一曲笛兒。若能引得雀鳥來翔最好;若是不能,也無傷大雅。
於是,在妙華宮玉玄真人舉起青藤紙寫就的讚頌章表,開始一唱三嘆的歌誦上奏天庭的文字時,醒言已拾階來到高臺上,舉起玉笛領奏起祝頌天尊生辰的《長生酒》來。
雖然,此刻眼前高臺下,黑壓壓站滿天下的道德高士,但醒言此刻的心境,早已與上次登臺講經大不相同。況且,這次並非要他講經,而只是要他吹笛;旁的也許不敢打包票,但這吹笛之事,對少年來說可謂十拿十穩,任什麼時候都不會害怕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