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教育之困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面對教育,我是門外漢。只因家有嬌兒,因此而倍加留心。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兒童誦經的文章和評論,又聽說近王財貴老師在各地做演講,宣傳兒童誦讀古典佳句的益處,讀了文中的一些觀點不汗顏。因為之前對於兒子的教育、管理和啟蒙一直沒太放在心上,一直自詡兒子的成長屬“野草”型,任其發展,只在必要時予以糾正,或許這種觀點和做法與現在的社會風氣有些相背,不太像個好媽媽的作為。

在孩子的書包益沉重,素質教育的呼聲益高漲的今天,幼兒園要選重點的,費用高多少都無所謂;到了小學,學校就要選重點的,即使不在一個片區內,想法設法也要擠進去;如果孩子爭氣能升上個好點的初中、高中,父母說起孩子時更會異常滿足,旁人豔羨的目光,比發了獎金、長了工資還讓人動。

是啊,如果不從娃娃抓起,以後怎麼面對競爭壓力的益加劇?!媒體和網絡裡,校園暴力觸手可及,想想就覺得可怕,想想就於心不忍,想想就滿懷愧疚,為何要把一個如此純真、可愛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受苦受難?!

也曾帶兒子學過珠心算,夜夜陪兒子背口訣、打算盤,看著兒子睏的睜不開眼,還要做滿滿一篇的算術題,就難過的心疼,本來是少得可憐的童年時光,為什麼要讓這個小算盤佔用兒子過多的玩耍時間?!好不容易盼到一個學期結束,雖然兒子的成績很突出,但還是下定決心不再繼續“深造”幼兒園開辦了繪畫班,兒子興趣,我也忙不迭的給兒子報了名,學校竟讓準備宣紙和筆,面對三四歲的孩子們,老師這是準備教什麼呢?雖然心存疑慮,但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行。繪畫班開始了,每週兩次,晚接一小時即可。偶有一天早去了一會兒,隔著門縫可以看見美術老師在上課,教小朋友們畫草莓。孩子們一個個煞有介事的舉著筆,在畫好的草莓上點上黑點,算是草莓籽了。老師在一旁環視,教室裡靜悄悄的,只聽老師的罵聲響起“讓你往這兒點,你偏往那兒點,我讓你點!”雖看不到捱罵的小朋友有何表情,但做為家長,我卻心疼的要命。

說起兒童繪畫,在我的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是這樣的:寬敞的教室裡,老師給大家講妙趣橫生的故事,小朋友們按照老師講的加以理解並畫出來;或者老師給個題目,讓小朋友們加以想像,然後作畫,可以用水彩、蠟筆,或者就是鉛筆也可,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要規規矩矩的按老師的要求畫,畫錯了還要被老師罵。如此想想,甚是可怕,因此也不再送兒子去學了。看著幼兒園裡貼出來的小朋友的作品,雖換了一幅又一幅,卻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不敢苟同。

面對著兒童誦讀經典這一風,我也不甘落後,先後在網上、報紙上翻閱了很多相關的文章和觀點,雖不願盲目追趕,心底卻也還算認同。的確,讓兒童誦讀佳句,並不要求他出口成章,只要拓寬一下閱讀範圍,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就已足夠了。畢竟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寶,有太多太多需要我們去收去沉澱,這也遠非一朝一昔之功。

只是面對教育,作為家長,仍有很多困惑難以解答。面對鋪天蓋地的“素質”教育,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做?今天,我能還給兒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周圍的孩子卻琴棋書畫樣樣通,幾年之後、十幾年之後或者更長,我的兒子與其它的孩子比起來,他又會有哪些優勢呢?!

無語…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