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所以遣使抑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雖然不便當面違背,心內甚不謂然,便暗命太監去召燕帖木兒。哪知燕帖木兒果然抱病在,不能應召前來。卜答失裡只得改召伯顏進宮商議。伯顏奉召而至。卜答失裡將文宗的病榻的言語告知,問他如何辦法。

伯顏道:“皇子的年齡與鄜王相仿,何必另立皇侄?”卜答失裡以手指,似乎說是文宗的意思要這樣辦。

伯顏不待明言,早已領悟,便悄悄地向卜答失裡道:“皇上此時抱病在,神志不清,故有此語,俟聖躬稍健,再行定議,也不為晚。”伯顏此言尚未說畢,文宗在早已大聲道:“你不是伯顏麼?

朕雖抱病在,神志極為清,並非是亂命。你可知先皇即位,不過數月。我在位已經數年,倘有不諱,理應將帝位授與皇侄,況且朕得罪先帝先後,朕歿之後,傳位鄜王,尚可見先帝先後於地下。你們須要遵朕之命而行,不可再生異議。”伯顏還要奏請,文宗又向卜答失裡道:“朕意已決,此後如有改議,非但先帝先後不肯甘休,就是朕躬歿後,也不能瞑目於九泉了。”伯顏又啟奏道:“聖上秋正盛,此事似可稍緩再議。”文宗搖首道:“朕病已無轉機了。少年時候,爭強好勝,到得此時悔之已晚。太平王亦應遭劫,將來國家大事,仗卿主持,卿須遷善改過。竭盡忠誠,切莫效太平王的行為。”伯顏聽得此言,也覺心頭慄慄,只得告退出宮。這夜間,文宗大叫一聲,遽爾崩逝,共計在位五年,享壽二十九歲。

燕帖木兒聞得此耗,只得勉強起,踉蹌入宮,其時皇子燕帖古思,早已召回宮。燕帖木兒見了卜答失裡,便大聲說道:“皇上大行,應由皇子嗣位,請皇后從速頒詔,傳位皇子,最為緊要。”卜答失裡聞了此語,並不回言,反而號咷大哭起來,燕帖木兒見此情形,很覺驚詫,只得婉言勸。卜答失裡哀聲稍止,方將傳位的問題重行提議道:“皇上臨歿,曾有遺囑,命鄜王繼統。”燕帖木兒不待言畢,早已頓足道:“皇上自有嫡子,如何傳位鄜王?此事臣不敢奉詔。”卜答失裡道:“這事是大行皇帝臨終遺囑,太傅伯顏曾與其議。太平王可去問他,自然明白。”燕帖木兒不便再說什麼,默然退出。當時帝位雖已決定傳於鄜王,但鄜王年只七歲,不能親自聽政,遂由太平王召集諸王會於京師,凡中書百司庶務,皆要稟命中宮,方得決行。當即議定,尊皇后卜答失裡為皇太后,敷造玉冊玉寶,又由太后傳旨,命作兩宮幄殿車乘供帳,一面告祭南郊,及社稷宗廟。

待到太后的冊寶造成,敬奉如儀。太后且升興聖殿,受百官朝賀,大小臣工,皆賞齎有差。可最怪的是七負的皇帝,居然立起一位中宮皇后。

這皇后名叫也忒失,亦系弘吉刺氏,與幼主年紀相仿。皇帝皇后,同處宮中,兩小無猜,總算是元代歷史上的一件奇聞異事。

是時天已隆冬,轉眼便是新年,遂召群臣會議改元,並先皇的號廟神主和升祔武宗皇后等事。不料議還未定,幼主忽又患了重病,不上數,竟爾崩駕。諸王大臣皆驚疑不已。

獨有燕帖木兒說道:“我意本立皇子燕帖古思為君,不知先帝何意,必俗傳位鄜王?太后又定要遵守遺囑,不肯更易先皇之議。誰知鄜王無福,即位僅有六七十,又已病逝。現在總應該要立皇子燕帖古思為君了。”遂即入宮,朝見太后,先勸一番,然後議及繼統問題。太后道:“國家不幸,才立嗣君,又復崩逝,令人不勝悲嘆!”燕帖木兒道:“這是命運使然,往事也不必再提。現在最要之事,是國家一不可無君,今正該繼立皇弟了。”太后道:“卿言若此,莫非要立我子燕帖古思麼?”燕帖木兒應聲稱是,太后道:“燕帖古思年紀尚幼,不應繼位為君,還應另議。”燕帖木兒道:“前傳位鄜王,乃系遵奉先帝遺囑,如今鄜王既崩,自然當立皇子,此外更有何人可以繼統?”太后道:“明宗長子妥歡帖爾,現居靜江,今年已經十三歲了。可以即立為君。”燕帖木兒道:“先帝在,曾有明詔,說那妥歡帖睦爾,並非明宗之子。所以前徙高麗,後徙靜江,如何可以立呢?”太后道:“此時且立了他再說,待他百年後,再立我子亦未晚。”燕帖木兒道:“人心哪裡可以預料。太后此時優待皇侄,安知皇侄後能夠報答太后呢?”太后答道:“此事也只好憑他的良心,我傳位於他,總可以對得住明宗帝后了。”燕帖木兒還是搖首,不以為然。

太后道:“太平王,你難道忘記了王忽都察那件事情麼?先皇為著這事,終身不安於心,我為了此事,也嚇得夠了。大皇子因此夭逝,現在只剩了一個五六歲的次子。

要希望他多活幾年,所以願意傳位皇侄,不論妥歡帖睦爾是不是明宗的親生之子,我決意立他為君。明宗帝后在九泉之下,倘若有知,總可以不怨我了。”燕帖木兒道:“太后這樣膽怯,也未免太懦弱了。

皇次子自出宮之後由臣侍奉,並不曾有何鬼祟,卻怕什麼呢?”太后道:“太平王,你莫要恃著自己的膽力,不信鬼神。

先帝臨終的時候,曾經說及你也在劫數之中,恐怕不能長久了。”燕帖木兒本來勇赳赳,氣昂昂,拿定主張,非立燕帖古思不可,忽然聽得太后這般一說,也不免暗吃一驚,只得兜轉口風道:“太后已決定主意麼?”太后道:“我意久已決定。勸你不必另生異議罷。”燕帖木兒道:“這傳位的一個問題,原是太后家事,太后主意既然決定,為臣者怎敢另生異議拘執不從?”一面說著,辭別太后,嘆息而出。太后遂命中書右丞闊裡吉思,速速馳驛赴廣西靜江縣,接妥歡帖睦爾來京即位。

那闊裡吉思接妥歡帖睦爾,道路遙遠,一時未能即至。光陰迅速,早已過了殘年,又到元旦。因為嗣君尚未就位,只得仍稱至順四年。過了幾,由闊裡吉思遣使馳報,嗣皇將至京師。

太后即命太常禮儀使整備鹵簿,偕文武百官前往接。哪知燕帖木兒因與嗣皇帝一言不合,又起權來,使妥歡帖睦爾一時不能即位。未知妥歡帖睦爾因何與燕帖木兒不合,且聽下回分解。

***話說太后接報,知道妥歡帖睦爾已到京師,便命太常禮儀使備了滷薄,偕同文武百官,前往接。燕帖木兒病已痊癒,也乘馬同行。既抵良鄉,已接著御駕,各官都在道旁俯伏,只燕帖木兒自恃功高,不過下馬立著。

妥歡帖睦爾年才成童,前時曾見過燕帖木兒的威儀,至此又復晤著,容貌雖憔悴了許多,但餘威尚在,未免可怕,竟爾掉頭不顧。嗣經闊裡吉思在旁密啟道:“太平王在此駕,陛下應念老臣,格外敬禮。”妥歡帖睦爾聞言,無可奈何,下馬與燕帖木兒相見。燕帖木兒屈膝請安。妥歡帖睦爾也答了一揖。闊裡吉思復宣諭百官免禮。於是百官皆起。妥歡帖睦爾遂即上馬,燕帖木兒也上馬從行。

既而兩馬並馳,不先不後,燕帖木兒揚著馬鞭,向妥歡帖睦爾道:“嗣皇此來,亦知立的意思始自何人?”妥歡帖睦爾默然不答。

燕帖木兒道:“這是太后的意旨。從前扎牙篤皇帝遇疾大漸,遺命舍子立侄,傳位鄜王,不幸即位未幾,遽爾崩殂。太后承扎牙篤皇帝餘意,以弟歿兄存,所以遣使駕,願嗣皇鑑察。”妥歡帖睦爾仍是無言。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