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猝遇烈風懪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即正言道:“誰人為官沒有退休的時候,何苦如此傾軋?”這一句話說得別兒怯不花面紅耳赤,無言而散。當即示意臺諫,教他們彈劾阿魯圖。阿魯圖聞得臺諫彈劾,立即上疏辭職,連夜出城,以示決心。
親友們聞信挽留,阿魯圖笑道:“我蒙國恩,王爵尚得世襲不替,區區相位,何足貪戀?前次就職,因主上之命不敢有回。
現在臺諫既不能容,正可藉此退休。況御史臺乃世祖所設立,我若抗禦史,即是抗世祖,如何使得?”他的主張這樣決絕,就是順帝也挽回不來,只得準其乞退。遂擢別兒怯不花為右丞相,所遺左丞相一缺,任用了鐵木兒塔識。
別兒怯不花做了右丞相,大權到手,便一意與脫脫作對,屢次獨入內廷陳說脫脫的過失。順帝初時尚疑信參半。別兒怯不花又說脫脫之父馬扎爾臺佯稱歸第養病,暗中結黨營私。
因此順帝為他所動,遂下詔安置馬扎爾臺於西寧州。馬扎爾臺奉到詔書,立即登程。脫脫不忍老父暮年犯此萬里風霜,但是君要臣死,不敢不死。
何況區區遣謫呢,只得上疏哀求與父同行,以便沿途侍奉。得旨允行。乃與馬扎爾臺收拾動身,那馬扎爾臺年已衰邁,龍鍾不堪,連行路也需人扶持。
幸得脫脫隨行,左右扶持,寸步不離,方能安抵西寧。哪知別兒怯不花聞得脫脫父子安抵西寧,途中甚是平穩。
他心內還不如意,又暗令臺省各官,上書告變,說馬扎爾臺父子謀為不軌。順帝此時已經昏,也不問事情確實與否,即下詔徙馬扎爾臺於西域撤思地方。
那撤思乃是著名的寒苦之地,謫往那裡的人,十無一返。馬扎爾臺父子奉到詔命,又不敢有違,只得遵旨登程,幸而行至中途,又有旨意召回甘州,免其遠戍。
看官,你道別兒怯不花立意要置脫父子於死地,因何又有恩命免其遠戍呢?這不是做書的隨筆亂寫,出乎返乎麼?哪裡知道其中卻有個原因在內。
是什麼原因呢?只為別兒怯不花的官運很是不好,自他執政以後,河決地震的變異時時發生。河南、山東又復盜賊蜂起:江淮一帶地方,又有許多暴徒四出劫掠。湖廣的徭亂,更是十分厲害。
就有幾個剛正不阿的御史奏參宰相不得其人,因此天災疊至,禍亂頻仍。別兒怯不花屢經彈劾,雖然麵皮甚厚,也有些不安於心,只得入朝辭職。
順帝乃命他以太師就第。御史大夫亦憐真班,趁著這個機會,奏稱脫脫有功於國,馬扎爾臺亦謙退可風,奈何謫戍遠惡之地?順帝覽奏,亦稍稍覺悟,遂有召回甘州之命,但馬扎爾臺年紀已老,冒了風霜,受了辛苦,及至甘州,已是病劇。
脫脫衣不解帶,晝夜服侍,年邁之人如油盡之燈一般,哪裡還能挽回?不上幾天,已是一命嗚呼。脫脫遭此大故,呼天搶地,深恨朝右佞臣,恨不得把這班小人一一處死,方出中之氣。恰值別兒怯不花又遭御史參劾,謫戍東海,患病而亡。
左丞相鐵木兒塔識也歿於任所。順帝遂以朵兒只為右丞相,太平為左丞相。朵兒只乃世祖時開國功臣木華黎六世孫。
即故丞相拜住從弟。初時為御史大夫,因鐵木兒塔識病歿,升任左丞相,調為右丞相,他為人情寬簡,遇事頗識大體,那太平本來姓賀,名唯一,至正四年任中書平章政事,六年,超拜御史大夫。元朝制度,自世祖以來。
即重蒙人而輕漢族,凡省院臺三省正官,非國姓不得受任。唯一援例固辭,順帝不許,特賜國姓,改名太平。
太平和脫脫父子本來沒甚誼,因聞馬扎爾臺身死甘州,不得返葬,動了兔死狐悲之念,遂入內面奏道:“脫脫為國盡忠,大義滅親,今其父病歿不許歸喪,恐灰忠臣義士之心,望陛下念其從前微勳,特恩赦還,以作忠義之氣,而鼓為善者之心。”順帝聞奏,尚在躊躇不決。太平遽然道:“陛下難道忘了雲州之事,忍令脫脫淪落在外,老死異鄉,永不使有還朝之
麼?”順帝聞得此言,矍然答道:“非卿言,朕幾忘之!
脫脫的行事,真是忠臣。卿可傳朕諭旨,詔令還朝。”太平謝恩而出。看官,你道太平提及雲州一事,因何順帝便肯赦回脫脫?這雲州一事究竟是何故事,竟能動得順帝之心呢?
不但看官們疑惑,就是著書的也覺過於疏忽了,怎麼突然提出這件事,令人疑心呢?只因著書的只有一支筆,說不來兩處話,雲州的事情,前書無暇敘述,以致看官們摸不著頭。
現在既已提起,自然要補敘明白。看官們休要著急,且待下回細敘。***話說太平所說的雲州之事,乃是脫脫援救皇子的一段故事,所以能動順帝之心。
脫脫又怎樣在雲州援救皇子呢?原來至元元年,順帝的皇后欽察氏答納失裡,因兄弟謀逆,被伯顏鴆死在民舍。
順帝即改立弘吉剌氏為皇后,弘吉剌氏名伯顏忽都,乃真哥皇后之侄孫女,父名孛羅帖木兒,受封毓德王。後既冊立,即生一子,旋即夭亡。初時徵政院使禿滿迭兒曾獻高麗女子奇氏入宮。
那奇氏名叫完者忽都,生得晶貌美麗,妖嬈動人。初入宮時專司飲料,因此侍順帝左右,更兼善伺帝意,一舉一動皆能承順無失。
順帝見她秀外慧中,已合聖心,再加了奇氏的做作百般妖媚,見了順帝,便眉目傳情,暗中勾引,把順帝的慾念牽惹起來,竟在傳遞茶湯的當兒,成就了好事。不料此事為皇后欽察氏所知,動了醋意,竟宣召奇氏,大加斥辱。
及至欽察氏被鴆,順帝便立奇氏為後,恰因大丞相伯顏不贊成奇氏,硬行諫阻,只得改變宗旨,立弘吉刺氏為後,弘吉刺氏與欽察氏大不相同,秉
順善,度量寬宏,絕不與奇氏爭夕,因此奇氏仍得專寵。
偏生時來福湊,洪運當道,居然生下一子,取名愛猷識理達臘。奇氏生了皇子,更得順帝歡心,未免因寵生驕,因驕成妒。
除了皇后弘吉刺氏度量寬宏,沒有什麼嫌怨,內廷如太皇太后母子,朝廷如大丞相伯顏,均視眼中之釘一般,常在順帝面前說長道短,講他們的壞話。
所以太皇太后母子被逐,伯顏被黜,那些出於意外的事情,時常有得發生出來,奇氏逐了太后母子,黜了伯顏,心願已遂,又慢慢地轉念到皇后身上。
便與嬖臣沙刺班暗暗商議,意廢了皇后,自己正位中宮,卻因弘吉剌氏待自己很有恩德,不忍下此毒手,沙刺班想出一個計較道:“先代皇后,每朝均有數人。
此時娘娘已生育皇子,援著舊例,奏請一本,乃是名正言順的事情,更有何人敢生異議?”奇氏大喜,即依此言上奏。
果然得了順帝的許可,以奇氏為第二皇后。當即詔下冊立,行禮之時,奇氏居然像服委佗,安居興聖西宮。轉眼之間,皇子愛猷識理達臘已經漸漸長大,順帝愛母及子,常令隨侍左右,凡有巡幸,亦命皇子同行。
其時脫脫正為右丞相,順帝甚是信任,脫脫得以出入內廷,順帝曾令皇子拜之為師,脫脫受命之後,對於皇子的一舉一動,格外注意。有時皇子常駕臨脫脫家內,一住數,遇著疾病,脫脫親為煎藥,先嚐後進。
一,順帝攜了皇子駕幸上都,脫脫亦扈隨聖駕,逋出雲州,猝遇烈風暴雨,山水大至。車馬人畜,多被漂沒。順帝只顧逃命,哪裡還能照料皇子,急急地登山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