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突然襲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唐寅想要深入事發車間,就是為了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這次洩事件,他認為並不如表面這麼簡單。文學館經過劉大秋他們的努力,車間內的臭氣已弱不可聞,唐寅首先進入的就是車間,而不是真正的洩
源車間內的冷藏室。
李慧玲想要攔住唐寅,但卻沒攔住,只好也陪著唐寅身邊,可她卻並不知道唐寅究竟要幹嘛。
此時車間內的氣味淡了許多,不像事發時那般濃烈,危險也減到最弱,但依舊存在安全威脅。
劉大秋廠長他們在車間裡側的冷藏庫內,繼續消滅著洩的有毒氣體,外間車間內倒是毫無一人。但卻到處亂哄哄的東西,顯得狀況一團糟,顯是當時工人逃跑,還有後期大家對車間進行安全處理時所留下的痕跡。
唐寅檢查的十分仔細,他先從氯化工段的通氣室壓縮機開始檢查。但卻沒發現特別問題,更沒看出什麼破綻。當然以他這種外行人要想看出異常,那確實是實在太異常了。
不過他在車間反應釜旁的工作臺上,還是看出了連他這外行人都能看出的破綻,不管是氧化工段也好,或者水解工段也罷,甚至是最後的餾程序,在工作
誌上,都明明白白寫著當天早班工序的所有數據、溫度、工序進度等狀況。
而在出事時,各工段的工作才剛進入穩定,在出事後,各反應釜的反應都停止了下來,可工作誌卻寫好了所有反應過程,甚至就連下班結束的簽字都簽好了,顯然這是嚴重的形式主義了。
唐寅將這些工作誌全都收起來,默不作聲的遞給陪同的李慧玲。但李慧玲卻明白,唐寅是在告訴自己,一線工人的工作狀態很成問題。這也表明工人們對工廠的
質並沒清醒認識,紀律需要嚴肅整頓。
等車間全都看過,沒有發現異常情況後,李慧玲陪同唐寅深入事發現場——冷藏庫。
當他們進入冷藏庫時,現場一片凌亂,眼所見的綠
氣體已經不見,並不寬敞的倉庫內變成了澤國。隨處所見漂浮在水面的倉庫垃圾。
唐寅在門口看到,除了有兩位全身配裝整齊的工人警戒外,劉大秋等高層已經離開。據這兩工人的解釋,唐寅兩人才知道劉大秋究竟幹啥去了。
劉大秋在將空氣中殘留的氯氣溶解,並解除現場安全隱患後。就帶著一幫人到厂部研究事故應策,以及內部事故調查,還有安撫工人探望中毒住院的工友去了。
至於氯氣洩的源頭,他們也初步得出結論,漏氣的氯氣鋼瓶沒有任何問題。這也就是說,鋼瓶閥門、瓶體都沒有損壞,唯一的解釋就是鋼瓶的閥門鬆動。或者是被人為放氣了。
不管是鋼瓶漏氣還是人為放氣,證明廠裡的管理制度存在問題,不能將安全隱患杜絕在外,這是要引以為戒的事情。
這個小倉庫內所存放的。都是些急需原料,一般這種原料數量並不多,為的就是防止夜班的人需要原料時,臨時從大倉庫調用過來的。因此氯氣只有一瓶。也就是這唯一瓶氯氣才是罪魁禍首。
按這兩工人的說法,毒氣可能是從這瓶氯氣的閥門口洩出去的。唐寅跟工人借了一雙皮靴子。近距離看了看鋼瓶閥門,就隨即退了出來。雖然他與李慧玲都戴著防毒面具,但長時間在有毒空氣的車間內停滯,依舊會
覺不適。
出了車間唐寅將自己懷疑是人為的疑惑,對李慧玲實話實說。李慧玲聽了也認為很有道理,消防車遲遲不到,洩漏源沒有任何破損,電視臺與附近群眾比廠裡高層反應還快,這就顯得很反常了。
在醚~醛車間廠門口,唐寅與李慧玲將身上的所有裝備全部脫下,然後向大廠區大門走去。
路上,唐寅對李慧玲提出徹底取消醚~醛生產,改裝車間為新品生產的指示。醚~醛是合成除蟲劑氰~戊菊酯的半成品合成配料,按唐寅的記憶,直到十年後,大家依舊在使用醚~醛配料,即使已有了新工藝合成mpa,也無法工業化。
醚~醛生產工藝,是唐寅所認為的汙染環境工藝,因此他才會堅決取締。哪怕醚~醛車間是化廠一項極大收入項目,也必須砍掉。
對唐寅的指示,以白雪為首的秋香公司高層,那是不打任何折扣的。而這個要求,早在併購化廠後,唐寅就對李慧玲她們提過,李慧玲也以建議的方式,跟劉大秋進行了溝通。但劉大秋卻沒完全聽從李慧玲的建議,而是繼續保留著這條唯一的醚~醛車間運作,希望能減輕廠裡的經濟負擔。
唐寅是秋香公司幕後真正的大佬,這一點在整個公司內,只有有限幾人知道,就連劉大秋這個化廠的廠長都不知道。因此唐寅對廠裡的指令,一般都是由李慧玲代為傳遞給劉大秋的。
劉大秋保留依舊在賺錢的醚~醛車間生產,本是好心,但卻幹了壞事,留下了這條安全隱患。
經過這次事件,醚~醛車間是萬萬留不得了,而唐寅還是同樣不好以化廠最*oss的名義,來直接對
化廠廠長劉大秋下命令,更不好
面,只能依舊由李慧玲出面代傳。
等唐寅與李慧玲到了主大門時,消防部門的車子依舊還沒到,而警察們已經到了。在這批警察裡,唐寅看到了李波的身影。很顯然,這批警察是李
波親自帶隊而來,並非是晁德斌的人。
原本在廠門口吵翻天的附近村民們,面對李波他們,沒再叫囂廠裡汙染環境,要求給個說法或者賠償什麼的了,似乎已被李
波等有效控制住情緒了。
而工廠方面也有人出面解釋,說廠裡並沒出現重大事故,請大家保持冷靜、千萬別聽謠言云雲。
電視臺對廠代表則窮追不捨,問究竟是什麼原因,而導致廠裡工人出現大批中毒症狀。
代表們回答的滴水不漏,解釋說這是廠裡技術組的問題,有消息會第一時間通報。
記者對此回答當然不滿意了,盯著代表不放,一定要問出個子醜寅卯來。
乘記者與廠代表糾纏,而無暇他顧,唐寅與李慧玲從側門悄悄走出廠。
李波在發現唐寅後,悄悄使了個眼神,便向遠處警車走去。
在警車後面,唐寅與李波進行了簡單的
談,並將李慧玲介紹給了李
波。唐寅告訴李
波一個連李慧玲都大吃一驚的事,他說自己懷疑那仇師傅有問題,極有可能氯氣洩
的
作者。
一位在此次事件中立馬狂瀾的英雄,又怎可能會是罪魁禍首呢?李慧玲對此甚不可思議,但唐寅卻偏又告訴李
波,應該秘密調查仇師傅。唐寅的懷疑是很有道理的,當時在那種到處是氯氣的密閉倉庫內,仇師傅居然能準確而快速的找到漏氣源,這行為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漏
。試想一下,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人們如何能找到只有手指
的螺絲呢?
唐寅在與李波溝通過後就悄悄單獨離開了。在沒有特殊情形下,此時他是不好出面的,就連李
波都沒搞清楚唐寅與李慧玲的關係,只當是私
替
化廠幫忙的,
本就不會想到
化廠竟是唐寅的企業。
李波的調查結果出來的很快,事實居然跟唐寅所猜測的一樣,那個仇師傅確實有問題。
據調查顯示,這仇師傅非常好賭,在外面欠了一
股債。但最近卻似乎是發了橫財,用現金將所有欠賬全都還清,出手也很闊綽,這是疑點一。
而對出事時工人們的側面調查,李波也發現,當時工人們都沒察覺到氯氣的洩
,唯有很仇師傅是第一個反應的人,並主動查找漏氣源,還大聲提醒工人們。
一開始大家認為仇師傅神經質,還嘲笑他反應過,但等大家真正
覺到空氣的氣味不對時,已
入不少毒氣了,這就是後來有工人中毒的原因所在。
工人們在中毒後,才會炸開了鍋,四散奔逃。事後大家也都奇怪,仇師傅是如何先大家聞到毒氣臭味的?那時的大家都沒聞到臭味,唯獨仇師傅一人聞到,而且事實證明,仇師傅的判斷還是正確的,這是疑點之二。
疑點三,仇師傅為首個聞到臭味,也是最後一箇中毒倒下的人,這很不符合實際狀況。即使當時仇師傅有所準備,戴著防毒設施,也不可能會堅持的如此長久。
疑點四,鋼瓶閥門毫無破損,居然會無故漏氣,而仇師傅又偏可準尋找到洩漏源,並將它處理好。要知當時那種狀況,空氣中到處都是綠
氣體,
本無法看清現場,就更別迅速
準找到並堵住漏
了。
為此,李波還特意下到冷藏庫,親自去查看那個漏氣鋼瓶的閥門處,發現是隻剛剛經過檢測的鋼瓶,不存在壓力大而導致鬆動的可能。
所有種種也間接證明唐寅的說法,這個仇師傅的行為,確實有反常的地方。也間接證實唐寅的懷疑並非沒有道理,因此,李波帶著所有資料,突然孤身出現在仇師傅的病房內,獨自秘密審訊了仇師傅,得出更加驚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