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銀子砸出來的教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人說八十年代出來的人是茫的,很多人會不承認,但我確實屬於
茫的那一類。從小學中學然後到大學,所有教育體制的改革好象都被我趕上了。中學畢業才開始九年義務教育,唸到高中,“3+2”變成了“3+x”進了所謂的大學又面臨著鋪天蓋地的擴招。這些東西一撥一撥的像趕趟似的壓的我有點不透氣。
本來我就是個不安分的人,加上自以為頭腦裡有點小聰明就更加調皮的不可收拾,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亙古教訓對我來說好象一文不值,從來就把這些粹當成八股似的不以為然,甚至還會用很惡毒的眼神打量那些不於差生為伍的”上等生”,總是
覺他們只會用讀書來討好那些澆花的園丁,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英明,沒把自個當花兒,只不過是棵野草,丟哪兒都能一不小心的存活,而且再怎麼疲塌也沒見老師把我怎麼滴,自個還
覺良好,就是到了升學的時候也沒怎麼見太多的麻煩與我糾纏,只是老爸老媽一個盡的恨鐵不成鋼,我呢少不得要有點皮開
綻,這種小小的暴力也是老爸老媽的怒火突串的產物,自個倒是還有些高風亮節,認他們發洩。等他們火發完了,我又回到了油條還是油條豆漿還是豆漿的樣兒。而他們又得開始用他們的面子到處訪親探友,尋找一切條件為我打開通向風光的旅途。現在想來雖然很自責但倒是慶幸,幸虧自個沒生在什麼北京上海的,撇開老爸老媽臉面不說,就是
個打聽費、贊助費不是傾家也會蕩產,更何況只是一個小孩讀書,如果家裡來個一個兩個,非要砸鍋賣鐵不可。
中學結束高中畢業,好容易混上了高等教育,又要上個成千到萬的票子,來支撐我難得的“大學”這個倒沒得說,進了高等學府,好歹已經成年,倒是為老爸老媽長了不少臉,雖然拿了幾年的一等獎學金,卻從沒見口袋裡的銀子夠用過。這倒是叫我納了悶,一總結倒真的找出了癥結,那就是一個沒有責任
的人拿著家裡的錢隨意揮霍,外面的世界太多的誘惑叫我
本就體會不到這銀子來的
覺。其實用揮霍這詞兒到是有點誇張,因為家裡畢竟不是印鈔票的,狀況也不過是而而。畢業的時候,面臨了一次百萬大軍的洗禮,想出來就要得找俗套,少不得提點東西到處打通,終於在這場洗禮中我成功地衝出了亞馬遜,找了個被人戲稱為養老的單位。直到自己身臨單位找人要銀子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以前竟然是那般的愚蠢,一句很不上口的話就是“銀子真他媽難賺”!
雖然有些時候還要從家裡騙點小錢,但這工作倒也算是清閒,不知不覺中就混完了一年,等意識到問題嚴重的時候才發現
費的不僅僅是青
時光,還有就是對自己的信任和執著的信念。因此又要重新開始選擇自己的出口,那就是繼續用教科書完成對知識的要求。當然,只要是有點頭腦的人都會知道,對知識投資,回報利潤是會很豐富的,這個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含辛茹苦的家長都會憋足了勁做好一切“戰鬥準備”想盡所有辦法找名師求名卷,為的是什麼?用最淺顯的語言來說,還不就是為了大好前程和滿眼白花花的銀子抑或是些冠冕堂皇的讚歌罷了。
現在想來,我不得不承認,還有很多人繼續走我走過的路,還有極多家長仍然會用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板凳,在這個社會里,有些教育有的時候真的是用銀子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