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白英,汶上農民,他散淡、不喜功名利祿,愛喝幾口小酒,愛講民間故事,認死理。宋禮幾次登門拜訪,他不答應,雪中送來官袍,他摜在地上。但是,宋禮要和他結拜成異姓兄弟的時候,他深受動,毅然出山,擔任治河總師。他發現了元代運河分水地點選址的錯誤,從山東汶上南旺進行分水,引汶河水濟運,使其“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又找泉水,建水櫃,解決了運河無水行運的問題。他的兒子為了救人死在治河工地上,他不後悔,家園和祖墳需要搬遷,他含淚搬走,最後卻積勞成疾,死在進京領賞的路上。被追封為“功漕神”百姓稱之為“白大王”宋禮,字大本,永樂年間工部尚書,治理大運河的指揮者,格耿直,鐵面無私,但是過於嚴厲。在治河中,財不妄費,役不妄興“鏹鏐億兆經其用,棉毫絲不曾”受到各種打擊和陷害,始終不渝。在治河成功後,宋禮為白英向皇帝請功,帶白英、潘叔正進京領賞。他一直在尋找恩師的女兒茅(靈芝),他最初看不起陳瑄,不願意讓女兒小蠻和他接觸,但是看到陳瑄漕運的功勞之後,又讓官員給女兒保媒,在得知陳瑄與茅的事蹟之後,寧肯讓女兒受委屈,支持茅靈芝、陳瑄的結合。宋禮特點是“嚴”恰恰是這種嚴,使大運河工程成功,子女成人。

陳瑄,字彥純,從青年軍官到漕運大員。右軍都督僉事,為了平息戰爭,降燕軍。但是被正直的官員看不起,他很苦悶消沉,鬱鬱寡歡,只好忍辱負重,先督海運,後督漕運。在海運和漕運中建立了功勳,終於贏得了敵對者和百姓們的一致認可,也最終贏得了未婚的愛情。

潘叔正,字惟獻,浙江台州仙居人,濟寧州同知,心地善良,年輕氣盛,有些書呆子氣,他經驗不足,又想幹成一番大事,不聽別人勸,看不起農民出身的白英。後來認識到白英的經驗和能力,成為白英治河的好幫手。由於忙於治河,冷落了子,致使子出軌,成了顏開的小妾。他在關心宋禮女兒小蠻婚事的過程中,得到了小蠻的愛情。

周長,大運河上的軍事都督,格單純,咋咋呼呼,見風就是雨。他勞苦功高,但是因為在瘟疫來臨、河工們被拋棄時說過要造反的話,被削職為民。

宋大牛,宋禮之子,原來是秦淮河畔的紈絝子弟,和二皇子一起調戲靈芝,遭到殊死抵抗,一直放不下靈芝。在運河工地上和河工們一起勞動,學會了恩,幫助父親治河,愛上了農家女白秀蘭,救出小運河,變成了一個有情有意的人。

李老大,格耿直,單純,說話甕聲甕氣。在河上當河工,與白秀蘭定親,被顏開害殘廢了。在子、母親的呼喚下,又甦醒過來。最後因為把窩窩給了宋大牛,自己餓死。

李老二,外號二糊,喜歡唱戲,在大運河的河工勞動號子中受到了藝術,成為一代山東梆子小生。在治河中掉入深中去世。

白克俊,白英的大兒子,為人老實可靠,有點兒蔫,有點兒怕老婆。

白克振,白英的小兒子,十八歲,調皮可愛。在治河工程中為救一名軍士犧牲。

白明,白明是白英的哥哥,外號明白大爺,自私,但是把白英帶大,兄弟情深。

永樂皇帝,有理想、有作為的一代君王,一心修通運河,遷都北京,成就一代帝業,遠邁漢唐,留名青史。

朱高熾,皇太子,肥胖,瘸子,他忠厚仁愛,後成為大明仁宗皇帝。

茅靈芝,一個血海深仇的歌。原名茅,右副都御史茅大芳之女,陳瑄的未婚。其父母、兄弟慘遭殺害,自己被被充入教坊司,改名為靈芝,開始時謾罵陳瑄,最後又為陳瑄治水的神而動,放下仇恨,理解了陳瑄。最後,解除了樂籍,和陳瑄的愛終成正果。

宋小蠻,宋禮的女兒,潑辣,敢說敢當,愛上了陳瑄,但知道陳瑄不愛自己之後,斬斷情緣,為陳瑄和靈芝的愛情祝福。看到潘叔正一心幫著父親治河,無人照顧,愛上了潘叔正。

白秀蘭,白英女兒,美麗善良,孝順,對丈夫李老大忠貞,對壞人不設防,剛強。最後在和宋大牛一起尋找兒子小運河的過程中產生了愛情,婚後又生了一個兒子小南旺。

李大娘,白英的親家,秀蘭的婆婆。她格善良,樂於奉獻,是山東大娘的光輝形象。

朱高煦,朱棣的二兒子,封為漢王,兇殘頑劣,無惡不作,無所顧忌,他整天想打仗,把運河河工們的糧食挪作軍糧。後因造反被殺。

姚廣孝,朱棣的和尚謀士,長著一雙三角眼,整天手捻佛珠,張口阿彌陀佛,但是心思陰險,手段歹毒。他和二子朱高煦結成一夥,陷害解縉、宋禮等正直官員,破壞運河工程。

杜曉言,49歲,濟寧知州,大胖子,擺官譜,顯官威,前倨後恭,他最熱衷的事情就是為皇帝找祥瑞。

顏開,濟寧州胥吏,西門慶一樣的小人,吃喝嫖賭,壞事做絕。他和宋禮拉老鄉關係,狐假虎威,他勾引潘叔正的子張淑雲,盜賣治河物資,最後事發,被迫亡北京。

魯靖王朱肇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之子,大腹便便,霸道,養尊處優,霸佔土地,阻撓開通大運河。

張巧雲,潘叔正的子,漂亮,小市儈,貪財,為蠅頭小利而背叛濟寧州同知潘叔正,委身於小混混顏開,過著《金瓶梅》中小妾的生活,後來顏開事發,發配北京,張巧雲淪落街頭,成為暗娼,最後不知所終。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