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暫借靈菩之葉消我鬱結情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是吧?再仔細找找吧!”
“應該是掉了,我就掛在間的。現在你看這繫著錢袋的細麻繩,已經被割斷了。”說話間,陳子平一臉的懊惱,將
間那繫繩給醒言看:那麻繩已剩了半截,耷拉在那兒,茬口平滑,顯是被人割斷。
“對了!定是方才在那人群之中,趁我不留意時,被人偷偷割去了!”
“晦氣!”聽得陳子平之言,醒言心下暗暗叫苦。
因為,兩人這次前往羅浮山的貲錢,全都放在陳子平一人身上。因為是初去羅浮山,醒言隨身攜帶的東西比較多。雖然那把無名劍就扔在客棧房間裡,也不虞被人偷去;但這些玉笛啊、曲譜啊、符籙經書啊,卻都是醒言的寶貝,俱都隨身攜帶,因此,若是再裝上那也算沉重的錢袋,便顯得有些狼犺。因此,兩人議定,這些個銀兩,便都放在陳子平身上。
只不過,這位陳子平陳道兄,顯然不似醒言這般常在市井間行走。若是換了這少年醒言,即使在那熙攘人群之中,與旁人聊天之時,定也是自然而然的站好姿勢,護好身上攜帶的貴重物件。
“唉,應該是被哪個小賊給偷摸去了。”醒言嘆了一聲。看這滿大街穿戴銀飾的男女,想那剛被偷去的銀錢,即使不來花銷,卻也不愁沒有銷路。
“張道兄,都怪我心!”陳子平一臉的沮喪歉然。
“這倒沒啥。錢乃身外之物;這人生地不的,難免會被一些宵小之徒所趁。”只不過,話雖如此,現在兩人卻都失去了喝茶的興趣——況且,現在囊空如洗,也沒錢喝茶。
現在,一個非常現實的難題擺在了醒言二人的面前:現在住的這客棧房錢,還有以後的路費盤纏,應該如何解決!
據陳子平說,即使騎驢急趕,也還要五六天辰光,才能到得那羅浮山。若是現在因為盤纏短缺賣掉了腳力,那估計便還得要半個多月才能趕到。只是,正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這道理自古皆然;若像現在這樣一文不名,豁出去一路風餐宿的話,估計到得那羅浮山上清宮,醒言二人便差不多和倆落魄的乞丐一樣了。
“且莫著急,應該有辦法的。”見著陳子平那既自責、又焦急的神態,醒言便忍不住出言安。與陳子平不同,張醒言自幼便在這市井中廝混,倒不是那麼著急。少年認為,只要肯吃苦,在這集市上生錢的法兒,還是很多的。
“去尋個酒肆茶樓幫幾天工?”醒言首先便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不妥不妥,這樣不僅逡巡時甚久,而且也掙不了幾個錢。”略一琢磨,少年自己便將這個念頭給否定了。
“對了!”醒言突然想起別在自己間的那管玉笛——現在,這管玉笛“神雪”已是裹上一層顏
不甚惹眼的布套,以防路途上歹人見笛起意。這笛套正是那龍女靈漪兒的手筆,卻著實縫得不怎麼樣,針腳歪歪扭扭,蹩腳得緊。只不過,即使這套兒再難看上十倍,醒言也絕不敢笑話少女這個心血來
的作品。
“張道兄想到辦法了?”見得醒言似有所悟,陳子平也不神一振。
“嗯。你看這樣成不——俺身上正帶著一管笛兒,俺也慣吹得幾首曲兒;咱不如便效方才那街頭耍的漢子,去尋個街邊空地賣藝如何?”
“呃…這個、恐怕於咱上清宮顏面有損吧?您怎麼說也是我上清教‘四海堂’一堂之主啊!”
“嗨~現在誰知道這事呢!至於這面子問題——當年那伍子胥伍大人,卻也不是曾在那吳市上賣藝吹簫?”
“這…說得也是。”
“對了,這法兒恐怕還是有些不妥,”陳子平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找到一個理由,給醒言潑了一瓢涼水,“以前曾和師兄來這羅陽採買過竹紙,於這兒的風土人情也算諳。這兒的居民,無論漢夷,盡皆能歌善舞,幾乎人人都會用這當地的竹笛、葫蘆簫奏上十幾首曲兒——恐怕道兄這賣藝的法子…”
“唉!說得也是,估計也是班門斧;還是另想辦法吧。”於是這兩人,便對著這橋邊的清澈河水,一籌莫展。正是:杖頭黃金盡,壯士無顏
!
“唉,都怪我,若不是剛才看得那麼入神,卻也不會…”
“呀!有了~”陳子平自怨自艾的一番話,卻是提醒了醒言,當時便截過陳子平的話頭。
“嗯?是啥法子?”
“看來,陳兄你還真是一語成讖;這次,我們便真的要賣那符籙了。”回到客棧之中,醒言便找店主人,說了一下方才失錢之事——正在那店主人皺起眉頭之時,醒言又趕緊表明兩人都是那上清宮道士,一向善畫符籙,希望店主人能襄助些紙筆炭墨,好來畫些符籙賣了,也好早些付得這住店房錢。
看來,這上清宮果然是名動天下,便在這羅陽,似也是頗有影響。一聽得上清宮之名,再看看醒言、陳子平這兩人的氣度,這店主人的神,立馬便和緩下來,非但沒有刁難二人,還非常配合的拿來竹紙筆墨,供二人揮寫符籙。
於是,醒言便回到客房之中,將自己住的這房間,當成靜室,拿出老道清河臨別相送的那本『鎮宅驅符籙經』,開始照著書上的圖樣,臨摹那些個符籙。
“唉,沒想到那清河老頭兒,還真是料事如神!只不過,即使這老頭兒,也沒想到自己這麼快便用上這本書了吧?”雖然,這位名門正派的上清弟子,一向這些個“鬼畫符”之事,可謂是深惡痛絕;但因為是自己的疏忽,才丟失了錢袋,因此,現在這位上清門人,對醒言寫賣符籙一事,卻也不太好出聲反對,只得無語悶坐在一旁。
等用心畫得幾幅之後,醒言卻也漸漸摸清了門道。畢竟這饒州少年,也曾入得那“無我之境”又跟那龍女靈漪學得幾手法術,雖然頭腦中對那些個陰陽五行之理,並不是十分清晰、明澈;但在醒言的潛意識中,卻已是有一番頗為不俗的直觀認識。